背景導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
愛國統一戰線
(2002年11月—2012年11月)
以黨的十六大召開為標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統一戰線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推動統一戰線形成團結、穩定、開拓、活躍的良好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
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主陣地作用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1982年恢復后,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1992年6月,鄧小平親筆題寫“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校名。同年10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建院復辦10周年時,江澤民親筆題寫“愛國、團結、民主、求實”的八字校風。2006年10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建院50周年時,胡錦濤致信祝賀,指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在培養統一戰線人才、推動統一戰線工作方面擔負重要職責”,要求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培養基礎、理論研究基地、方針政策宣傳基地的作用。
黨的十六大以來,各級黨委高度重視、統籌謀劃,把黨外代表人士隊伍教育培訓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堅持有計劃、多層次、分領域的系統培訓,為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2003年,中央統戰部制定印發《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暫行條例》,2004年和2010年分別召開全國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會議,對社會主義學院正規化建設進行部署。201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2010—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專門就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頒布文件。同年9月,全國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會議暨全國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會議召開。賈慶林在講話中,從加強理論培訓、加強實踐鍛煉、加強社會主義學院建設和加強黨的領導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2012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要發揮社會主義學院主陣地作用,堅持政治培訓為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黨外代表人士綜合素質。
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各級統戰部門與社會主義學院共同探索、積極開展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系統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加強中共黨史、多黨合作歷史及統一戰線優良傳統教育,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堅持“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和“自覺、自主、自為”的方針。各級統戰部門積極組織參政議政、考察調研、服務社會等活動,各級社會主義學院注重辦好進修班、培訓班、專題研究班、國情研修班,不斷提高辦學質量。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黨的統一戰線事業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質黨外人才。
推進黨外代表人士的實踐鍛煉
加強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是幫助黨外代表人士了解國情、體察民意、增強本領、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進入新世紀以來,根據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黨中央加大了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工作力度。201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2010—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要強化實踐教學、推動掛職鍛煉、注重社會服務,切實加強黨外代表人士的實踐鍛煉。同年,中央統戰部印發《關于加強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的意見》,明確了新形勢下加強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等,規范了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的形式,特別是對推進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基地建設作出了明確部署。
2012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切實加大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力度,推動了各種實踐鍛煉形式制度化、規范化。在中央的大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地方制定出臺了有關加強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的政策規定和實施意見,將黨外干部納入黨政領導干部交流總體安排,選派一大批黨外干部到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重大工程和上級機關掛職鍛煉或任職;組織黨外代表人士到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考察學習,參與社會服務;進一步推進黨外干部在中央國家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內不同班子之間的交流。
特別是在總結各地經驗做法的基礎上,2011年起中央統戰部在北京、上海、貴州、甘肅、重慶、四川等省市試點建立全國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基地,每年選派約20名黨外代表人士掛職擔任省級政府部門或地市政府副職。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開始探索建立各自的實踐鍛煉基地,受到黨外代表人士的普遍歡迎。